新聞中心
python怎么定義
python中定義函數(shù)有兩種方式:
網站建設哪家好,找成都創(chuàng)新互聯(lián)公司!專注于網頁設計、網站建設、微信開發(fā)、小程序制作、集團企業(yè)網站建設等服務項目。為回饋新老客戶創(chuàng)新互聯(lián)還提供了辰溪免費建站歡迎大家使用!
第一種 def()
那么這種方式也是我們最經常遇到的,沒有其他任何的限制,具體示例見代碼
#這個函數(shù)的作用是對傳入的值進行加2操作def add2(x):y = x + 2return y
那么我們怎么調用呢?其實很簡單
# 定義一個變量i = 5# 對它執(zhí)行加2操作add2(i)
那么最終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了,是7
第二種 lambda
這種方式由于書寫的方式(等下會在代碼中看到),所以就是適合很短的代碼,那么讓我們來舉個栗子
# 定義了一個函數(shù),作用是求一個數(shù)的平方square = lambda x: x * x
那么我們怎么調用呢?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
# 定義變量number = 3 # 調用函數(shù)square(3)
那么答案就是:9
python 定義函數(shù)
params
就是(5, 5)
(5,) * 2 ,就是2個5的元組,乘號可以理解成相加。"*" * 30就是30個“*"的字符串
*params作為參數(shù),前面的*號就是把params元組分解成元素的意思,這樣就分開成為2個參數(shù)了。實際上傳遞給了x,y
于是就執(zhí)行了power(5,5)
python怎么定義函數(shù)
給你兩個函數(shù):
##?插入排序
def?insertion_sort(sort_list):
iter_len?=?len(sort_list)
if?iter_len??2:
return?sort_list
for?i?in?range(1,?iter_len):
key?=?sort_list[i]
j?=?i?-?1
while?j=0?and?sort_list[j]key:
sort_list[j+1]?=?sort_list[j]
j?-=?1
sort_list[j+1]?=?key
return?sort_list
##?計算兩點之間的距離
def?GetDistance(fPoint1,fPoint2):
x1=fPoint1.X
y1=fPoint1.Y
x2=fPoint2.X
y2=fPoint2.Y
return?pow((x1-x2),2)+pow((y1-y2),2)
python所有內置函數(shù)的定義詳解
1、定義函數(shù)
函數(shù)是可重用的程序。本書中已經使用了許多內建函數(shù),如len()函數(shù)和range()函數(shù),但是還沒自定義過函數(shù)。定義函數(shù)的語法格式如下:
def 函數(shù)名(參數(shù)):
函數(shù)體
定義函數(shù)的規(guī)則如下:
①關鍵字def用來定義一個函數(shù),它是define的縮寫。
②函數(shù)名是函數(shù)的唯一標識,函數(shù)名的命名規(guī)則遵循標識符的命名規(guī)則。
③函數(shù)名后面一定要緊跟著一個括號,括號內的參數(shù)是可選的,括號后面要有冒號。
④函數(shù)體(statement)為一個或一組Python語句,注意要有縮進。
⑤函數(shù)體的第一行可以有文檔字符串,用于描述函數(shù)的功能,用三引號括起來。
按照定義規(guī)則,可以定義第一個函數(shù)了:
def?hello_world():
...?????print('Hello,world!')???#?注意函數(shù)體要有縮進
...
hello_world()
Hello,world!
這個函數(shù)不帶任何參數(shù),它的功能是打印出“Hello,world!”。最后一行代碼hello_world()是調用函數(shù),即讓Python執(zhí)行函數(shù)的代碼。
2、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
全局變量是定義在所有函數(shù)外的變量。例如,定義一個全局變量a,分別在函數(shù)test1()和test2()使用變量a:
a?=?100???#?全局變量
def?test1():
...?????print(a)
...
def?test2():
...?????print(a)
...
test1()
100
test2()
100
定義了全局變量a之后,在函數(shù)test1()和test2()內都可以使用變量a,由此可知,全局變量的作用范圍是全局。
局部變量是在函數(shù)內定義的變量,除了用關鍵字global修飾的變量以外。例如,在函數(shù)test1()內定義一個局部變量a,分別在函數(shù)外和另一個函數(shù)test2()內使用變量a:
def?test1():
...?????a?=?100???#?局部變量
...?????print(a)
...
def?test2():
...?????print(a)
...
test1()
100
print(a)
Traceback?(most?recent?call?last):
File?"stdin",?line?1,?in?module
NameError:?name?'a'?is?not?defined
test2()
Traceback?(most?recent?call?last):
File?"stdin",?line?1,?in?module
File?"stdin",?line?2,?in?test2
NameError:?name?'a'?is?not?defined
Python解釋器提示出錯了。由于局部變量a定義在函數(shù)test1()內,因此,在函數(shù)test1()內可以使用變量a,但是在函數(shù)外或者另一個函數(shù)test2()內使用變量a,都會報錯,由此可見,局部變量的作用范圍是定義它的函數(shù)內部。
一般情況下,在函數(shù)內聲明的變量都是局部變量,但是采用關鍵字global修飾的變量卻是全局變量:
def?test1():
...?????global?a???#?全局變量
...?????a?=?100
...?????print(a)
...
def?test2():
...?????print(a)
...
test1()
100
print(a)
100
test2()
100
這個程序與上個程序相比,只是在函數(shù)test1()中多了一行代碼“global a”,程序便可以正確運行了。在函數(shù)test1()中,采用關鍵字global修飾了變量a之后,變量a就變成了全局變量,不僅可以在該函數(shù)內使用,還可以在函數(shù)外或者其他函數(shù)內使用。
如果在某個函數(shù)內局部變量與全局變量同名,那么在該函數(shù)中局部變量會覆蓋全局變量:
a?=?100???#?全局變量
def?test1():
...?????a?=?200???#?同名局部變量
...?????print(a)
...
def?test2():
...?????print(a)
...
test1()
200
test2()
100
由于在函數(shù)test1()中定義了一個與全局變量同名的局部變量a,因此,在函數(shù)test1()中全局變量a的值被局部變量覆蓋了,但是在函數(shù)test2()中全局變量a的值沒有被覆蓋。
綜上所述,在Python中,全局變量保存的數(shù)據(jù)供整個腳本文件使用;而局部變量只用于臨時保存數(shù)據(jù),變量僅供局部代碼塊使用。
Python中定義函數(shù)的使用方法?
4.6. 定義函數(shù)
我們可以創(chuàng)建一個用來生成指定邊界的斐波那契數(shù)列的函數(shù):
def fib(n): # write Fibonacci series up to n
... """Print a Fibonacci series up to n."""
... a, b = 0, 1
... while a n:
... print(a, end=' ')
... a, b = b, a+b
... print()
...
# Now call the function we just defined:
... fib(2000)
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
關鍵字 def 引入了一個函數(shù) 定義。在其后必須跟有函數(shù)名和包括形式參數(shù)的圓括號。函數(shù)體語句從下一行開始,必須是縮進的。
函數(shù)體的第一行語句可以是可選的字符串文本,這個字符串是函數(shù)的文檔字符串,或者稱為 docstring。(更多關于 docstrings 的信息請參考 文檔字符串) 有些工具通過 docstrings 自動生成在線的或可打印的文檔,或者讓用戶通過代碼交互瀏覽;在你的代碼中包含 docstrings 是一個好的實踐,讓它成為習慣吧。
函數(shù) 調用 會為函數(shù)局部變量生成一個新的符號表。確切的說,所有函數(shù)中的變量賦值都是將值存儲在局部符號表。變量引用首先在局部符號表中查找,然后是包含函數(shù)的局部符號表,然后是全局符號表,最后是內置名字表。因此,全局變量不能在函數(shù)中直接賦值(除非用 global 語句命名),盡管他們可以被引用。
函數(shù)引用的實際參數(shù)在函數(shù)調用時引入局部符號表,因此,實參總是 傳值調用 (這里的 值 總是一個對象 引用 ,而不是該對象的值)。[1] 一個函數(shù)被另一個函數(shù)調用時,一個新的局部符號表在調用過程中被創(chuàng)建。
一個函數(shù)定義會在當前符號表內引入函數(shù)名。函數(shù)名指代的值(即函數(shù)體)有一個被 Python 解釋器認定為 用戶自定義函數(shù) 的類型。 這個值可以賦予其他的名字(即變量名),然后它也可以被當作函數(shù)使用。這可以作為通用的重命名機制:
fib
f = fib
f(100)
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
如果你使用過其他語言,你可能會反對說:fib 不是一個函數(shù),而是一個方法,因為它并不返回任何值。事實上,沒有 return 語句的函數(shù)確實會返回一個值,雖然是一個相當令人厭煩的值(指 None )。這個值被稱為 None (這是一個內建名稱)。如果 None 值是唯一被書寫的值,那么在寫的時候通常會被解釋器忽略(即不輸出任何內容)。如果你確實想看到這個值的輸出內容,請使用 print() 函數(shù):
python super函數(shù),第二個函數(shù)究竟是類的實例,還是類本身
不太明白你的意思?super用法?
先定義個鳥類
class?Bird:
def?__init__(self):
pass
def?fly(self):
print("I?can?fly")
def?run(self):
print("I?can?run?slow")
很顯然, 鳥可以飛, 鴕鳥不行, 但是~~~突然有一天一只鴕鳥擺脫世俗會飛了!!!
class?Ostrich(Bird):
def?__init__(self,?var=False):
super().__init__()
#?super(Ostrich,?self).__init__()
self.var?=?var
def?fly(self):
#?如果這貨變異了,?那就調用父類的fly方法
if?self.var:
super().fly()
else:
print("I?can't?fly")
def?run(self):
print("I?can?run?fast")
所以就有了
os?=?Ostrich()
os.run()
os.fly()
os2?=?Ostrich(var=True)
os2.run()
os2.fly()
I can run fast
I can't fly
I can run fast
I can fly
網站標題:python第二定義函數(shù),python2函數(shù)定義
分享網址:http://www.dlmjj.cn/article/phghii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