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Go語言設計與實現(xiàn)(上)
基本設計思路:
創(chuàng)新互聯(lián)于2013年成立,是專業(yè)互聯(lián)網(wǎng)技術(shù)服務公司,擁有項目成都網(wǎng)站建設、成都網(wǎng)站制作網(wǎng)站策劃,項目實施與項目整合能力。我們以讓每一個夢想脫穎而出為使命,1280元大新做網(wǎng)站,已為上家服務,為大新各地企業(yè)和個人服務,聯(lián)系電話:13518219792
類型轉(zhuǎn)換、類型斷言、動態(tài)派發(fā)。iface,eface。
反射對象具有的方法:
編譯優(yōu)化:
內(nèi)部實現(xiàn):
實現(xiàn) Context 接口有以下幾個類型(空實現(xiàn)就忽略了):
互斥鎖的控制邏輯:
設計思路:
(以上為寫被讀阻塞,下面是讀被寫阻塞)
總結(jié),讀寫鎖的設計還是非常巧妙的:
設計思路:
WaitGroup 有三個暴露的函數(shù):
部件:
設計思路:
結(jié)構(gòu):
Once 只暴露了一個方法:
實現(xiàn):
三個關(guān)鍵點:
細節(jié):
讓多協(xié)程任務的開始執(zhí)行時間可控(按順序或歸一)。(Context 是控制結(jié)束時間)
設計思路: 通過一個鎖和內(nèi)置的 notifyList 隊列實現(xiàn),Wait() 會生成票據(jù),并將等待協(xié)程信息加入鏈表中,等待控制協(xié)程中發(fā)送信號通知一個(Signal())或所有(Boardcast())等待者(內(nèi)部實現(xiàn)是通過票據(jù)通知的)來控制協(xié)程解除阻塞。
暴露四個函數(shù):
實現(xiàn)細節(jié):
部件:
包: golang.org/x/sync/errgroup
作用:開啟 func() error 函數(shù)簽名的協(xié)程,在同 Group 下協(xié)程并發(fā)執(zhí)行過程并收集首次 err 錯誤。通過 Context 的傳入,還可以控制在首次 err 出現(xiàn)時就終止組內(nèi)各協(xié)程。
設計思路:
結(jié)構(gòu):
暴露的方法:
實現(xiàn)細節(jié):
注意問題:
包: "golang.org/x/sync/semaphore"
作用:排隊借資源(如錢,有借有還)的一種場景。此包相當于對底層信號量的一種暴露。
設計思路:有一定數(shù)量的資源 Weight,每一個 waiter 攜帶一個 channel 和要借的數(shù)量 n。通過隊列排隊執(zhí)行借貸。
結(jié)構(gòu):
暴露方法:
細節(jié):
部件:
細節(jié):
包: "golang.org/x/sync/singleflight"
作用:防擊穿。瞬時的相同請求只調(diào)用一次,response 被所有相同請求共享。
設計思路:按請求的 key 分組(一個 *call 是一個組,用 map 映射存儲組),每個組只進行一次訪問,組內(nèi)每個協(xié)程會獲得對應結(jié)果的一個拷貝。
結(jié)構(gòu):
邏輯:
細節(jié):
部件:
如有錯誤,請批評指正。
Go語言——sync.Map詳解
sync.Map是1.9才推薦的并發(fā)安全的map,除了互斥量以外,還運用了原子操作,所以在這之前,有必要了解下 Go語言——原子操作
go1.10\src\sync\map.go
entry分為三種情況:
從read中讀取key,如果key存在就tryStore。
注意這里開始需要加鎖,因為需要操作dirty。
條目在read中,首先取消標記,然后將條目保存到dirty里。(因為標記的數(shù)據(jù)不在dirty里)
最后原子保存value到條目里面,這里注意read和dirty都有條目。
總結(jié)一下Store:
這里可以看到dirty保存了數(shù)據(jù)的修改,除非可以直接原子更新read,繼續(xù)保持read clean。
有了之前的經(jīng)驗,可以猜測下load流程:
與猜測的 區(qū)別 :
由于數(shù)據(jù)保存兩份,所以刪除考慮:
先看第二種情況。加鎖直接刪除dirty數(shù)據(jù)。思考下貌似沒什么問題,本身就是臟數(shù)據(jù)。
第一種和第三種情況唯一的區(qū)別就是條目是否被標記。標記代表刪除,所以直接返回。否則CAS操作置為nil。這里總感覺少點什么,因為條目其實還是存在的,雖然指針nil。
看了一圈貌似沒找到標記的邏輯,因為刪除只是將他變成nil。
之前以為這個邏輯就是簡單的將為標記的條目拷貝給dirty,現(xiàn)在看來大有文章。
p == nil,說明條目已經(jīng)被delete了,CAS將他置為標記刪除。然后這個條目就不會保存在dirty里面。
這里其實就跟miss邏輯串起來了,因為miss達到閾值之后,dirty會全量變成read,也就是說標記刪除在這一步最終刪除。這個還是很巧妙的。
真正的刪除邏輯:
很繞。。。。
go語言select的作用
Go里面提供了一個關(guān)鍵字select,通過select可以監(jiān)聽channel上的數(shù)據(jù)流動。
select的用法與switch語言非常類似,由select開始一個新的選擇塊,每個選擇條件由case語句來描述。
與switch語句相比, select有比較多的限制,其中最大的一條限制就是每個case語句里必須是一個IO操作,大致的結(jié)構(gòu)如下:
在一個select語句中,Go語言會按順序從頭至尾評估每一個發(fā)送和接收的語句。
如果其中的任意一語句可以繼續(xù)執(zhí)行(即沒有被阻塞),那么就從那些可以執(zhí)行的語句中任意選擇一條來使用。
如果沒有任意一條語句可以執(zhí)行(即所有的通道都被阻塞),那么有兩種可能的情況:
如果給出了default語句,那么就會執(zhí)行default語句,同時程序的執(zhí)行會從select語句后的語句中恢復。
如果沒有default語句,那么select語句將被阻塞,直到至少有一個通信可以進行下去
有時候會出現(xiàn)goroutine阻塞的情況,那么我們?nèi)绾伪苊庹麄€程序進入阻塞的情況呢?我們可以利用select來設置超時,通過如下的方式實現(xiàn):
select總結(jié):
作用: 用來監(jiān)聽 channel 上的數(shù)據(jù)流動方向。 讀?寫?
select實現(xiàn)fibonacci數(shù)列:
如何看待go語言泛型的最新設計?
Go 由于不支持泛型而臭名昭著,但最近,泛型已接近成為現(xiàn)實。Go 團隊實施了一個看起來比較穩(wěn)定的設計草案,并且正以源到源翻譯器原型的形式獲得關(guān)注。本文講述的是泛型的最新設計,以及如何自己嘗試泛型。
例子
FIFO Stack
假設你要創(chuàng)建一個先進先出堆棧。沒有泛型,你可能會這樣實現(xiàn):
type?Stack?[]interface{}func?(s?Stack)?Peek()?interface{}?{
return?s[len(s)-1]
}
func?(s?*Stack)?Pop()?{
*s?=?(*s)[:
len(*s)-1]
}
func?(s?*Stack)?Push(value?interface{})?{
*s?=?
append(*s,?value)
}
但是,這里存在一個問題:每當你 Peek 項時,都必須使用類型斷言將其從 interface{} 轉(zhuǎn)換為你需要的類型。如果你的堆棧是 *MyObject 的堆棧,則意味著很多 s.Peek().(*MyObject)這樣的代碼。這不僅讓人眼花繚亂,而且還可能引發(fā)錯誤。比如忘記 * 怎么辦?或者如果您輸入錯誤的類型怎么辦?s.Push(MyObject{})` 可以順利編譯,而且你可能不會發(fā)現(xiàn)到自己的錯誤,直到它影響到你的整個服務為止。
通常,使用 interface{} 是相對危險的。使用更多受限制的類型總是更安全,因為可以在編譯時而不是運行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。
泛型通過允許類型具有類型參數(shù)來解決此問題:
type?Stack(type?T)?[]Tfunc?(s?Stack(T))?Peek()?T?{
return?s[len(s)-1]
}
func?(s?*Stack(T))?Pop()?{
*s?=?(*s)[:
len(*s)-1]
}
func?(s?*Stack(T))?Push(value?T)?{
*s?=?
append(*s,?value)
}
這會向 Stack 添加一個類型參數(shù),從而完全不需要 interface{}?,F(xiàn)在,當你使用 Peek() 時,返回的值已經(jīng)是原始類型,并且沒有機會返回錯誤的值類型。這種方式更安全,更容易使用。(譯注:就是看起來更丑陋,^-^)
此外,泛型代碼通常更易于編譯器優(yōu)化,從而獲得更好的性能(以二進制大小為代價)。如果我們對上面的非泛型代碼和泛型代碼進行基準測試,我們可以看到區(qū)別:
type?MyObject?struct?{
X?
int
}
var?sink?MyObjectfunc?BenchmarkGo1(b?*testing.B)?{
for?i?:=?0;?i??b.N;?i++?{
var?s?Stack
s.Push(MyObject{})
s.Push(MyObject{})
s.Pop()
sink?=?s.Peek().(MyObject)
}
}
func?BenchmarkGo2(b?*testing.B)?{
for?i?:=?0;?i??b.N;?i++?{
var?s?Stack(MyObject)
s.Push(MyObject{})
s.Push(MyObject{})
s.Pop()
sink?=?s.Peek()
}
}
結(jié)果:
BenchmarkGo1BenchmarkGo1-16?????12837528?????????87.0?ns/op???????48?B/op????????2?allocs/opBenchmarkGo2BenchmarkGo2-16?????28406479?????????41.9?ns/op???????24?B/op????????2?allocs/op
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分配更少的內(nèi)存,同時泛型的速度是非泛型的兩倍。
合約(Contracts)
上面的堆棧示例適用于任何類型。但是,在許多情況下,你需要編寫僅適用于具有某些特征的類型的代碼。例如,你可能希望堆棧要求類型實現(xiàn) String() 函數(shù)
Go語言中new和 make的區(qū)別詳解
1、new 的主要特性
首先 new 是內(nèi)建函數(shù),定義也很簡單:
func new(Type) *Type
內(nèi)建函數(shù) new 用來分配內(nèi)存,第一個參數(shù)是一個類型,不是一個值,返回值是一個指向新分配類型零值的指針
實現(xiàn)一個類似 new 的功能:
func newInt() *int {
var i int
return i
}
someInt := newInt()
函數(shù)的功能跟 someInt := new(int) 一模一樣。定義 new 開頭的函數(shù)時,出于約定也應該返回類型的指針。
2、make 的主要特性
make 也是內(nèi)建函數(shù),定義比 new 多了一個參數(shù),返回值也不同:
func make(Type, size IntegerType) Type
內(nèi)建函數(shù) make 用來為 slice,map 或 chan 類型分配內(nèi)存和初始化一個對象(注意:只能用在這三種類型上),跟 new 類似,第一個參數(shù)也是一個類型而不是一個值,跟 new 不同的是,make 返回類型的引用而不是指針,而返回值也依賴于具體傳入的類型,具體說明如下:
Slice: 第二個參數(shù) size 指定了長度,容量和長度相同。
可以傳入第三個參數(shù)來指定不同的容量值,但必須不能比長度值小。
比如 make([]int, 0, 10)
Map: 根據(jù) size 大小來初始化分配內(nèi)存,不過分配后的 map 長度為 0,如果 size 被忽略了,那么會在初始化分配內(nèi)存時分配一個小尺寸的內(nèi)存
Channel: 管道緩沖區(qū)依據(jù)緩沖區(qū)容量被初始化。如果容量為 0 或者忽略容量,管道沒有緩沖區(qū)。
3、總結(jié)
new 的作用是初始化一個指向類型的指針(*T),make 的作用是為 slice,map 或 chan 初始化并返回引用(T)。
sql語言實驗報告
1
select
*
from
教師表
where
系別
='cs';
2
select
姓名,2011-年齡
as
出生日期
from
學生表
3
select
*
from
學生表
where
年齡=20
and
系別='cs';
4
select
*
from
學生表
where
年齡
not
between
18
and
20;
5
select
姓名,年齡
from
教師表
where
系別
in('cs','is');
6
select
*
from
教師表
where
姓名
like
'%敏';
7
select
*
from
選課表
where
先修課
is
null;
8
select
count(*)
from
教師表
9
select
avg(成績),max(成績),min(成績)
from
選課表
where
課程號=5;
10
select
count(*)
from
選課表
group
by
課程號
本文題目:GO語言實驗報告總結(jié),go語言實踐
分享地址:http://www.dlmjj.cn/article/hochhe.html